大型的人才中介,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向客户提供最合适、最优秀的人才。
企业招聘下单
公司名称:
联 系 人:
电  话:
招聘要求:
  
简历在线提交
标  题: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粘贴简历到下面:
  
应聘此职位
标  题:
邮  箱:
联系电话:
粘贴简历到下面:
  
推荐朋友
您的姓名:
朋友姓名:
朋友电话:
朋友邮箱:
  
应聘此职位
标  题:
邮  箱:
联系电话:
粘贴简历到下面:
  
推荐朋友
您的姓名:
朋友姓名:
朋友电话:
朋友邮箱:
  
日企相关
行业资讯
HR管理
公司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日企相关
中山日企释放压力走出“阴霾”
点击次数: 469 次  发布日期: 2013-04-25
今年以来,中山许多日资企业生产经营稳定,订单已恢复8成。图为卡西欧电子科技(中山)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在生产电子琴。(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今年一季度以来,火炬开发区的一家主要数码相机企业提供配套元件的日资企业,正在为如何安排更多的生产订单,做出周详的计划。
    去年的这个时候,这家企业的日方主要高管和中方的管理代表,正在寻求各种途径,争取向外经贸和外管局等主管部门申请减资。
    这家企业的中方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和其他在中山的日资企业一样,他们的生产经营压力已经逐步得到缓解。多数企业今年的生产订单已恢复至原来的八成,双休日需要员工加班一天。
    日资是中山利用外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市统计局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中山合同利用外资13.19 亿美元,外资资金来源地主要是港澳、日本和 “避税天堂”英属维尔京群岛。但受到 “钓鱼岛事件”等因素的影响,“撤出中国”一度成为许多包括中山的日资所考虑的。
    “撤出中国不是聪明的选择。”时过境迁,那些或许曾经动摇过投资中山的日资企业而今似乎正放弃这种打算。

    ■部分日资企业订单已恢复8成
    "钓鱼岛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抵制日货行动,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都导致之后的相关日本数码产品在短期内销售下滑,配件厂商的命运是和这些下游厂商相连的。但今年以来,部分企业订单已恢复8成,在中山的日资企业正逐步走出"阴霾"。

    上述这家不愿透露具体信息的数码相机配套生产企业,自认为经历了一场“危机”。这家企业中方负责人称,直到去年下半年,该公司通过各种努力将其注册资金减少了近400万元。但这位负责人称,他并不能完全估计这一经济行为带来的利弊。
    “这主要得益于几家大型数码相机厂商的情势好转。”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钓鱼岛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抵制日货行动,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都导致之后的相关日本数码产品在短期内销售下滑,配件厂商的命运是和这些下游厂商相连的。
    以佳能为例,就在去年“九一八”事变81周年的前夕,佳能宣布位于苏州、珠海和中山的三家工厂在9月17日和18 日停工2天,随后,这一时间又被延长至9月19日。公开的信息显示,相关品牌的销售短期内下滑。
    最后的结果是,日资产品再一次证明其在这一领域似乎没有任何的替代性,日系数码相机的消费只是被延缓。中山佳能相关对外事务负责人朱云波称,即便在去年复杂的生产环境中,中山佳能厂区的生产量仍能与前一年持平,今年一季度以来生产经营稳定,预计全年产量比上一年产量增长10%。
    其他类别的生产项目与此相似。中山富拉司特工业有限公司主要为广汽本田、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三大日系车品牌配套生产方向盘、安全气囊系统等汽车部件。该公司董事总经理向笠完称,受“钓鱼岛事件”的影响,富拉司特在去年9月-12月的订单生产量同比2011年大幅下降50-60%。
    但到了今年1月份,订单已经逐步恢复,截至目前该公司订单产量已经接近此前同期的8成,因为去年因减产裁员近百人,今年订单情势好转,该公司不得不在年初急聘上百员工。“由于订单量增加,目前员工在五个工作日里分两班倒上班,周六则加班一天,周日休息。”向笠完说。
    向笠完分析称,今年1月份,中国国内出现购车热潮,客户不断追加订单,使该公司一月份生产量大幅增长。虽然到二三月份,订单量又回落,这是因为目前富拉司特的三大整车厂客户都已经处在准备推出新车型的时候,肯定需要减少订单量,但三大客户计划到今年7月份之后开始推出新车型,届时订单量会出现大幅增加。预计到今年8月份之后,公司的订单产量将恢复到原有水平,甚至有可能还会有所增长。
    三井化学复合塑料(中山)有限公司也主要为几大日系汽车品牌配套生产各种塑料硬件。该公司董事总经理外山敏树表示,去年9月-12月也受到钓鱼岛事件的严重影响,但生产已经不断恢复,目前订单已经恢复至原有订单产量的80%。按目前的市场发展形势,预计到今年8月份之后可以恢复到原有的正常水平。目前该公司有200员工,工作日分两班倒,双休日有时也会加班一天,但生产订单增加之后,公司也尽量不让工人延长上班时间,而是通过加大设备投入、调整机械设备配置来提升产量。
    卡西欧电子科技(中山)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宫下昇告诉记者,受钓鱼岛事件和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2012年 9月-12月的生产量同比2011年下降35%,但2012年上半年的生产量同比2011 年上半年有大幅增长,因此,整个2012 年的生产量同比2011年仍有10%左右的增长,今年以来的生产订单增长更快,目前订单量已经排到6月份。
    目前卡西欧中山工厂有员工3500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0%,主要是因为企业不断加大机械自动化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尽量减少人工成本。宫下昇说,该厂员工在工作日也要加班,双休日则有一天加班、一天休息。”

    ■“撤出中国”并非明智选择
    “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市场,在这里有很多机会,我们不应该放弃这些机会,市场在哪里,我们就应该把生产厂设在哪里。”中山富拉司特工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向笠完认为,中国是一个内需发展前景很好的市场,如果足够用心的话,你会找到各种各样的商机。

    经营环境的改善,也在改变着日企对大陆市场的认识。
    今年全球经济萎靡,不仅是跨国企业,一些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也开始转移战场,将资本放到一些东南亚小国。不少日本企业也选择到越南、柬埔寨、印度开设分厂。
    "很明显,撤出中国市场是受到资本逐利性的影响,主要是受迫于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上述富拉司特董事总经理向笠完说,"个人的角度看,撤出中国的做法一点也不聪明。"
    "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市场,在这里有很多机会,我们不应该放弃这些机会,市场在哪里,我们就应该把生产厂设在哪里。"向笠完说,"实际上,劳动力上涨不是只有你在中国市场才会面对的问题,全球的经济形势不好,你到越南、柬埔寨发展以后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成本是大家共有的压力,光想着压缩成本并不是聪明的商人。"
    向笠完认为,中国是一个内需发展前景很好的市场,如果足够用心的话,你会找到各种各样的商机。中国的一个问题是产能过剩。企业突出重围的办法不是再去生产更多的产品,而是应该想办法卖出自己的产品。
    向笠完说,的确是有不少在华日资企业到东南亚投资设厂,但作为汽车配件生产商,不仅富拉司特不可能撤出中国,整个日系汽车行业也都不可能撤出中国。因为汽车行业是大件商品,如果生产基地与销售市场的距离太远,那么物流成本就会很高,就会严重制约日系车的市场竞争力,中国内地市场是日系车的主要销售市场之一,所以,汽车配件生产商不可能像一些电子产品生产商那样可以随意迁到东南亚国家。
    "三井化学也不会采取撤资的办法。"外山敏树也表示,三井化学进入中国投资办厂多年,从来没有想过要从中国撤走,因为企业的产品销售市场就在中国,也没有把生产订单迁往东南亚国家。虽然中国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但目前公司还不可能出现亏损,以后如果因市场竞争激烈、人工成本过度上涨而出现亏损,那么也只能以减少生产规模来应对。至于会不会迁往东南亚国家,那是日本总部才能决定的发展策略。
    "日本当年在步入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也同样经历了人工成本快速上涨的过程,这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避免的事情,只有以机械化、自动化来化解人工成本压力。中国也必须走这样的发展道路。"外山敏树说。
    外山敏树说,目前欧美国家经济复苏相当缓慢,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也肯定会受影响。但他认为,中国房地产泡沫已经无法再继续推动经济发展,中国目前已经进入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的发展进程,这也将使在中国投资的外资企业从中受益,如果此时迁走那肯定是巨大损失。
    前述卡西欧负责人宫下昇说,即便卡西欧的产品销往中国内地市场只占10%,90%销往欧美国家和中东国家,但卡西欧不愿意撤出中国市场。目前影响日资企业走向的因素主要是中国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原材料高涨、各种税负太重,如果在中国的日资企业的生产成本比在东南亚国家的日资企业生产成本要高,那么,很可能会导致在华日资企业要迁出中国。但东南亚国家存在物流成本高、社会治安不稳定等多种问题,卡西欧还是选择留在中国发展。

    ■经营压力增大
    这些压力除了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的上升,更多原因在于中国大陆社会环境的变化。

    和其他在华外资企业一样,日资企业也明显感到其经营压力在增大。
    “这些压力除了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的上升,更多原因在于中国大陆社会环境的变化。”火炬开发区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评论说,例如国内对汽车等自主品牌的推崇,将影响日系汽车的销售,大陆中国人对消费权益的重视等,也会带来一些经营上的外部压力。中山的经营环境很好,但这些变化不得不引起中山日企的重视。
    这位负责人认为,近期的苹果事件以及沃尔玛、可口可乐等在华公司的一些举动正在表明这种压力的存在,外资企业不能再如同此前一样,钻一些规范的空子。这些事件也促使包括日资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尤其是那些直接提供产品的企业,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好与社区、与消费者的关系。
    记者看到,近年来,中山的日企更多正在采取本土化的策略来解决“身份”上的问题。这种策略主要就是本土采购和本土供应,以证明这家外资企业与本地的关系是何等的密切。
    比如,为了进一步开拓中国内需市场,几大日系车品牌已经作出计划,到2015年,多个日系车品牌的整车原材料都要在中国本土购买。富拉司特也将按照整车厂的要求,尽量在中国国内采购原材料。
    其配件供应商富拉司特便表示,目前该公司销往中国内地市场的产品比例高达9成。而且需要采购的原材料基本是从中国内地的日资企业和中国本土企业购买,从中国内地以外进口的原材料只占一成。
    卡西欧公司的愿景更为宽阔。宫下昇称,卡西欧在全球有四个分厂,中山厂是规模最大分厂。卡西欧总部在今年内初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计划在3年内实现生产规模扩大1倍、利润率达到15%。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卡西欧总部已经开始不断调整经营结构和经营策略,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中山厂也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多个新产品,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该公司的30%原材料要靠进口,但只有2%来自于日本。

    ■弱势日元阻碍本土化进程
    受日本政府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从去年10月至今,日元兑人民币贬值幅度已近20%。
    
    这种本土化的策略的快速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日元升值带来的影响。当时,日元的持续走强,使得来自日本本土的核心零部件和相关原材料成本增加。这使得一些日资企业在一边调整其产品价格的同时,另一边重新考虑自己的全球制造模式。
    但上述金融环境却也在改变。受日本政府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从去年10月至今,日元兑人民币贬值幅度已近20%。尤其是那些主要原材料采购来自于日本国内的企业,受惠的同时,却也将延缓其本土化的进程。
    “日元贬值20%,就意味着日资企业从日本进口原配件的成本降低20%。”中山日本商工会会长、中山日资企业顾问吉村文雄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华投资的日资企业一般都是采取这样的做法:对技术要求不高的资源型原材料尽量在中国当地采购,而对于技术要求较高的原配件则从日本本土或韩国进口到中国来加工生产。
    吉村文雄说,这也就意味着日系汽车、电子、机械等高端产品的价格有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从而也就使日系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得到增强。从目前来看,在中山的佳能、卡西欧等进口量较大的多家日资企业受益明显,特别是在广州的几个日系汽车品牌整车生产企业的订单明显增加,估计到今年下半年8月份形势会更好。
    “安倍贬值日元的经济措施,目前已经对日本企业加大出口产生明显推动作用,比如,日系汽车出口到北美市场的数量就明显增加了,而日本国内的物价也开始出现了回升,更重要的是,那些依靠国内原材料提供。”前述富拉司特董事总经理向笠完说。
    但包括卡西欧,富拉司特、三井化学等中山日企都认为,虽然日元贬值,但其采购还在坚持既有的本土采购模式,短暂影响还较少。
    “不得不承认的是,如果今后日元继续不断贬值,那么将刺激日资企业更多地从日本国内进口原材料到中国来生产,如果日元兑美元贬到110日元,那么日资企业的采购成本将大幅降低,日资企业将大幅增加从日本进口原材料,那么,日系车品牌提出的中国国产化步伐也将不得不放缓。”向笠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