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日元持续贬值,有消息称,日本知名家电企业正研究今年秋季将部分家电产能自中国迁回日本。而记者采访发现,他们似乎并没有考虑迁回日本,因为扎根中国的日资企业基本已经依靠全球化战略消化了日元贬值的影响。
“东芝是不会离开中国的,这里已经有了完整的产业链。从在南海设厂开始,东芝看重的就是中国的市场。我们已在南海设立了研发中心。而这个研发中心则是东芝最重要的海外研发基地。”近日,东芝全球最大生产基地——东芝家用电器制造(南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畑齐在广东南海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东芝家电力拓中国市场
受去年洪灾影响,东芝在泰国的洗衣机生产基地部分产能转移到中国,东芝南海生产基地由此扩大了洗衣机整机以及相关零部件的产能。目前,东芝南海公司正在兴建2.6万平方米的新车间。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研发中心也在加快建设。
“此前,东芝南海基地的产品研发在日本进行。”东芝家用电器制造(南海)有限公司总务部部长胡忠向记者介绍说,如果南海的公司要开发新产品,需要日方到此进行技术支援。研发出来的产品,还需要送到日本去检测,导致研发时间长、成本高。同时,由于设计和生产分离,产品设计能否达到预定目标也是个问题。为此,东芝南海公司成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现已拥有整套研发设备,部分研发环节的实力甚至超过日本国内的技术力量。
胡忠表示,南海是东芝在海外最大的制造基地,在这里培育研发力量,有更重要的意义,是为开发中国国内市场服务。
“今后,公司的主攻方向将是着力开发中国市场,要了解和满足中国国内市场,研发环节必须跟生产、销售环节结合在一起。”胡忠说。
其实,从2004年在南海设立生产基地开始,东芝就已瞄准了增长前景巨大的中国家电市场。2004年年底,东芝与TCL集团斥资共建的制造和销售公司向公众揭开面纱时,东芝方面就曾表示,今后最大的课题就是如何拓展中国市场。
如今,随着中国市场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东芝是否会将投资重点转移到东南亚其他国家?
对此,总经理高畑齐回答说,其实近几年不仅是人工费在快速增长,原材料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而终端销售价格却在下降,这些不断挤压着制造业的利润空间,不仅仅是我们公司,国内的家电产业都在面临这个共同问题。“对此,我们正在通过挖掘内部潜力,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减少成本来弥补人工费上涨,材料费上涨所带来的冲击,这些是我们目前所做的努力,而不是考虑说把这个产业转移到别的国家。”
谈到今年以来中日关系问题对日企的影响,高畑齐说,因为我们的产品主要是出口到日本,以日本国内市场为主,而日本国内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全球采购“稳住”日企
“东芝在中国的工厂从南到北,产品也众多且复杂,实施的是全球采购战略,日元汇率变化有负面影响,也有正面影响。”东芝(中国)有限公司公关宣传部经理胡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从财报上看,本轮日元贬值从去年年底开始,具体影响要到2013财年才能体现出来。从东芝最新公布的2012财年年报来看,其全球销售额为58003亿日元,比2011年减少3000亿日元,但净利润上升,达到775亿日元。胡炜表示,截至今年3月31日的2012财年年报来看,日元贬值影响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大。
东芝泰格信息系统(深圳)有限公司扎根中国深圳已经多年,其主要的经营业务有复合机、商业收款机、条码打印机和电子白板等的制造和销售。其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A3复合机连续13年名列第一位。据介绍,东芝泰格公司年业务规模达36亿元人民币,受日元贬值和深圳人工成本年年攀升影响,该东芝深圳工厂是否会考虑回迁日本呢?
“不可能,我们在中国生产和销售良好,深圳工厂已经发展成为东芝复合机全球最大工厂。”东芝泰格信息系统(深圳)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杉本昌之对记者说,目前,工厂生产产品零部件均实施全球采购,墨盒和耗材主要从美国和法国采购,在日本采购的零部件非常少,因此影响有限。
但据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东芝泰格深圳工厂现在每个月有7%的离职率,这个比率会对生产带来多大影响?杉本昌之回答说,平时一般离职率是在5%到7%,离职高峰发生在春节,大概可以达到20%左右。“我们会采取包括巡回检查,对于操作人员进行特别训练等方法来保证产品品质稳定。”
面对用工的不稳定和成本的年年攀升,东芝泰格等日资企业为什么仍然选择留在深圳?杉本昌之向记者介绍说,5年前,这里最低工资700元左右,目前最低工资1600元,最低工资标准已经翻番,但东芝泰格不会考虑搬走。“深圳周边的珠三角地区是全球知名的复印机加工基地,这里有完整的产业链。”杉本昌之告诉记者,越南的人工成本很低,但缺乏复印机的开模条件和生产零件的采购等,在那里开工厂是一家大型的全球化企业不可能考虑的事情。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毛晶慧